“就和庾悦要迁族搬家一样,这件事情的根本,在于是不是有人能接应他,帮助他。如果陶渊明转而去支持刘毅在荆州落户,那刘毅不会心动吗?”
玄武的眉头一皱:“陶渊明已经支持了庾悦了,何必要多此一举再去支持刘毅呢?再说你也说过,陶渊明的根本想法,是要自己以后在荆州自立,甚至是借荆州来取中央政权。靠了庾悦这个废物他也许还能做到这点,可刘毅是何人?那是天下名将,手握重兵,也是机智权谋过人,心狠手辣的重臣,陶渊明要是这样做,那是引狼入室,恐怕连自己在荆州的势力都会给刘毅连根拔起呢。我要是陶渊明,绝不会这样做的。”
青龙笑着点了点头,虽然没有说话,但无疑,他是支持玄武的看法。
白虎也跟着点头道:“玄武大人说得很有道理,不过,你恐怕忽略了一件事,那就是庾悦现在是江州刺史,并不是荆州刺史,因为有陶渊明的因素,恐怕未来的荆州刺史,刘裕和刘穆之不会真正地给庾悦,最多是让庾悦坐稳江州刺史的位置,那么,荆州刺史的人选,在刘道规之后,还能给谁呢?”
玄武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:“这倒是个麻烦的问题,不过,檀道济,朱超石这些少帅,如果在这次平定妖贼时立了大功,我想是可以胜任荆州刺史一职的吧,实在不行,让刘敬宣去荆州当刺史,不也是合适的人选吗?”
蓝翔吏校本土化
白虎沉声道:“不可能的事,刘敬宣是个很好的将领,当个军团长完全没有问题,甚至当北府副帅也是完全够格的。但他根本不懂政事,没有刘道规的治政之才,在青州当刺史的时候,就是因为无法处理公文政务,每天只知道田猎和饮酒,如果不是有刘穆之帮他做这些事,只怕青州就会给他弄得一团糟,现在都可能不再是大晋的疆域了。”
青龙的眉头一皱:“有点言过其实了吧,白虎大人,青州本地还是有些豪强大族支持朝廷的,象是辟闾氏,就坚决地站在朝廷一边,韩范,封懿等人的叛乱情报,也是辟闾道秀举报的,刘敬宣也果断处理了啊。”
白虎冷笑道:“不过是青州本地汉人大族的狗咬狗罢了,这些家族都是想着在当地,借着跟官府,朝廷的合作,争取自己家族的利益,同时打压别的家族而已,韩家和封家以前在南燕统治青州的时期,对着原来当过青州刺史的辟闾氏一族是几乎赶尽杀绝,而辟闾道秀,是在我军刚刚翻过大岘山时就第一批来投奔的青州大族,而且就是刘敬宣收留的他们,一朝得势之后,不向韩家和封家复仇,那才是奇怪的事。”
玄武勾了勾嘴角:“白虎大人的意思,是刘穆之其实只不过是找了个借口,处理掉了在青州势力庞大的韩家和封家,是吗?”
白虎点了点头,沉声道:“准确地说,是处理掉了韩范家和封懿家罢了,韩家和封家的其他支流庶家,并没有牵联。这其实也是因为在大军攻下广固之后,韩范带头,联名封懿向刘裕求情,要让刘裕本来屠遍广固的决定,变成了只诛杀慕容氏一族和南燕高级官员将相在内的三千多人。这种行为,其实不过就是在收买人心,显得自己仁义,以衬托刘裕和大晋的残暴罢了。”
玄武点了点头:“是的,外来的大军要屠城,本地的豪强请命保留城中百姓的性命,那就是在当地收买人心而已,这一招也不是第一次用上了,其实辟闾氏一族也早在当年,石赵大将石虎屠戮广固的曹嶷政权百姓时,也曾经请过石虎放广固人一马,所以石虎留了广固几百户百姓的性命,而辟闾氏一族则在整个青州赢得了好名声。这也为后来天下大乱之时,辟闾家能趁机占据青州,割据长达数年打下了基础呢。”
青龙冷笑道:“所以辟闾家一看别人用了这招,就是觉得这不过是当年他们玩剩下来的招数罢了,有什么奇怪的,不过,辟闾道秀举报韩范和封懿两家,恐怕也没想到,刘穆之会真的痛下杀手吧。”
白虎勾了勾嘴角,说道:“青州自从永嘉之乱以来,已经脱离大晋,堕入胡尘长达百年了,本地之豪强早已经不心向朝廷,就算一时迫于武力而臣服,也终将再次叛离,而以往几次朝廷短暂地收复青州,因为无法治理本地民众,只能靠这些汉人豪强大族代管,实际上,这种代管除了让青州名义上回归大晋外,毫无用处,这次韩范又想故技重演,借着行仁义之事争夺青州人心,再挑拨本地民众对朝廷的愤怒,为下次再度叛离作准备,如此奸人,刘穆之是不会留下的,而且这次是辟闾道秀举报,事后刘穆之公布了举报之人,并对辟闾道秀加以重赏,甚至升官成为了刘敬宣的冠军将军司马,这也是一步高招呢。”
玄武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是的,如此一来,辟闾家也成了出卖本地豪强的小人了,会得罪整个青州的汉人大族,只能彻底地倒向朝廷,为大晋效力,加上垣氏,羊氏等家族,也站在了我们这边,以后青州的蓝翔吏校,真的可以培养出一批控制基层的吏士呢,不过,这对我们黑手乾坤,可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青龙冷冷地说道:“是啊,这个什么蓝翔吏校,就是要培养出一帮以后准备替代我们世家高门的士族,不管他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