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,悲天悯人的说:“如此说来,你们徽商子弟也真可怜!
哪怕已经在扬州经商两三代了,仍然被视为外人,连科举都无法参加,还不如外省的西商。”
被如此可怜了一番,郑大朝奉心里用怒气燃起的小火苗,噌噌噌的就往外冒。
林泰来又对吴知府说:“这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吧,有点不合时宜了。
其实官府可以考虑,把西商的科举名额分出一半给徽商,这样似乎更公平些。”
“这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!”西商会馆的孙大总管突然叫道:“这是当初朝廷赏赐给我们西商的名额,死也不肯出让!”
徽商领袖郑大朝奉直接大骂道:“放屁!什么朝廷赏赐,分明是官商勾结!
因为官场中过去有南人官北、北人官南的说法!
所以过往扬州官员大都是北人,跟你们这些来自北方的西商更亲近!
因而这个科举名额的事情,官府就一直偏向你们西商,始终得不到纠正!”
孙大总管毫不客气的反驳说:“你才是放屁!你们徽州与扬州同省,朝廷又不认你们算寄籍,你们来争个屁!”
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,科举考试这种事情就是大明人民心目中的白月光,没人愿意让出。
尤其对仓廪足了,该到知礼节时候的富商们,更是格外看重科举机会。
随着两边领袖互相开骂,在场的其他徽商和西商立刻壁垒分明,互相吵的不可开交。
林泰来深藏功与名,悄悄的退到了林二哥和陆君弼的身边。
“你们看,他们这不就斗起来了?多么简单的事情?”
林二哥:“……”
陆君弼:“……”
只能说,有些人在某些方面,真的是天赋异禀。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各处会见(求保底月票!)
虽然西商与徽商剑拔弩张,就差在现场打起来了,但在知府和运司眼里,这次接风宴仍然是成功的。
因为接风宴的主宾林大人心情非常好,满脸都是笑容,这就足够了,别的无所谓。
就算徽商和西商当场打出狗脑子,只要不影响林大人的心情就行。
接风宴结束后,林大人在扬州的行程就骤然繁忙了起来。
第一天,林大人去了东门外运河东岸的水次仓,走访慰问了驻屯水次仓的苏州卫官军,以及负责运送漕粮过来的苏州卫运军。
在苏州卫运军里,林大人威望极高,所到之处皆被尊称为老长官。
毕竟林老长官可是把运盐活计给了苦哈哈的底层运军,并且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,每年少则六七两,多则十来两。
晚上,安抚林汪氏。
第二天,林大人与扬州卫万指挥使进行了亲切会晤,双方一致同意,在巩固传统友好关系的基础上,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。
晚上,继续安抚林汪氏。
在扬州住一段时间,主要也是因为扬州位于交通枢纽,无论去南京找海瑞还是去太仓州找王老盟主,比苏州更近更方便,不用来回折腾了。
第三天,林大人秘密接见了扬州著名盐商汪庆,严词拒绝了汪庆“赎回”那些租借给林氏盐业集团的盐引这个不合理要求。
就是没有过继,没有遗嘱,族人也能在死后分了家产。
这很符合汪员外那左右逢源的性格,既不愿意把家业留给族人,又不愿意把族人得罪,影响他在家族里的名声。
如此才能一保富贵长久,二保有足够资源做想做的事情。
自家老爹的遭遇是因为没有儿子,可她现在不也是没生出儿子么?
这里可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,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在历史长河里。
但今天汪员外却又跑过来,说想要把租借给林氏的盐引收回去,怎么看怎么不正常。
再说自己又答应过,可以让林汪氏所生儿女姓汪,那更不是外人!
就算她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同意,她爹也不能干啊。
这次的事情,真的也让林汪氏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,迅速从少女心态变得成熟起来。
回到内院,又一次安抚完了林汪氏小娘子后,林泰来就问道:
“你爹是不是有什么异心……啊不,其他想法?怎么今天满嘴胡咧咧?”
林泰来冷哼一声,表示了不满。
对此林泰来也能理解,毕竟人不是活在真空里的,总会受到方方面面的牵扯。
以这时代的观念,劝一個无子之人过继一个族人为儿子,是很在理的行为。
那徽商领袖郑之彦大朝奉当年也在强逼之下,租借了七千盐引给林氏盐业,现在也没敢说要收回去啊。
汪员外又没有儿子,前年把独生女以“平妻”名义嫁给了自己,那就应该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!
耽美小说